产业期刊

首页 > 产业期刊

安徽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分析报告(2020 年四季度)

发布时间:2021-02-02 11:40来源:点击率:

  2020年四季度,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促进会采集了近30家骨干会员经营情况,经整理分析发现,四季度安徽环保产业经营情况进一步好转。新增订单方面,45%的环保企业认为较2019年同期增加,35%的企业同比基本持平,20%的企业反映新增订单减少。反映订单减少的企业比例较三季度有所减少。

  四季度,环保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利润继续回升,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好转,但企业成本普遍上升,部分企业面临人工成本增加,应收账款占比高等问题。其中10、11月份,安徽省39.5%的环保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5%的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30%的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0、11月份,35%的环保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1%的企业利润与上年同期持平,34%的企业利润下降。

  本季度针对环保企业人工成本设置了专门调研问题。根据参与调研企业反馈,企业2020年人工成本上涨较为明显。70%企业反馈人工成本增加,30%企业人工成本基本持平。人工成本增长情况较为普遍,安徽省还有部分环保企业反映了用工紧张的问题。从不同业务类型来看,环境咨询、评价、服务类企业人工成本占比略高于其他类型环保企业,环境治理专用材料和药剂类以及环保设备生产和制造类企业人工成本占比略低于其他类型环保企业。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个别企业反馈付款周期明显拉长,往年3个月付款今年基本要到6个月,往年6个月现在1年。产业链上游企业付款周期长,应收账款比例相应增长,下游企业资金压力大。应收账款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60%的调研企业应收账款占本年度营收比例超过10%。从不同业务类型来看,环境治理专用材料和药剂类企业应收账款情况好于其他类型环保企业。环境工程建设类企业和环境咨询、评价、服务类企业应收账款占比相对较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从调查结果来看,48%的企业认为2021年营收将比2020年有所增长, 20%的企业认为2021年营收将与2020年持平,32%的企业认为2021年营收将减少。

  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打通内循环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环保产业是技术性很强靠政策驱动型产业,“十四五”期间国家环境治理深度广度精度将达到新高潮,由此释放出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如工业废水脱磷脱氮、水体湖泊治理与修复、固废处理处置、大气超低排放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细分产业前景十分诱人。从中环协四季度产业运行形势调查结果看,四季度10月与11月环境监测与检测、水污染防治等细分领域营收与利润分别呈现9~17% 的正增长。三季情况相对较差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四季度各项经营指标止跌回升,与其他领域差异缩小。调查也应证业界信心满满:45%的环保企业新增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加,48%的企业认为2021年营收将比2020年有所增长。为此,我们研判,企业在2021发力的方向建议为:

  1、刚需下环境监测将延续强势

  随着一系列环境监管措施的落地实施,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生命线”被赋予了更多期待。环保督察的常态化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对各地方污染状况的监控体系上,这自然需要强有力的环境监测服务行业做支撑。

  未来监测行业的新增空间短期将来自监测点位下沉、网络化监测需求提升,中长期来源于监测指标和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从常规理化指标监测向有毒有害、生物、生态指标监测拓展,将促进细分技术领域专业化发展。同时针对监测市场对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对大气层两米以下的城市路网移动源检测和VOCS、臭氧等检测市场发展方面将迎来新的机遇。长期来看,环境监测行业存在千亿元级市场空间,5年复合增速约为20%。

  2、“三水”治理承载无限想象空间

  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之年,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将推动涉水治理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随着城市黑臭水体督查深入挺进,万亿级水处理市场正在逐渐成型。同时黑臭水体整治还涉及到大量投资,市场空间超过万亿元。

  与黑臭水体治理相同,“长江保护修复”亦被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长江污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这也意味着,具有万亿投资规模的长江生态环保修复市场开启。其中,污水处理设施的产能提升、排放标准的提升、以及“厂网河”一体化治理模式的应用缺一不可。此外,城镇污水处理的进一步完善将是今后市场和技术关注重点。与此同时,2021年不断高企的城镇污水处理需求,也在推动国内污水处理产业进入一个新的扩产扩建期。

  3、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演绎饕餮盛宴

  2020年以来,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出台及各路资本相继带动下,VOCs治理板块利好不断。据生态环境部的调查和统计,VOCs共涉及460多个行业门类,其中重点行业有90多个。尤其是在“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环境部要求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如考虑到未来排放标准提高、监管行业与区域的扩大,则VOCs治理市场容量将会进一步增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烟气除尘、烟气脱硫、烟气脱硝和VOCs治理市场是依次暴发的关系,而VOCs治理的市场周期更长。

  4、碳达峰和碳中和带来巨大机遇

  我国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正在深刻地影响经济大势和产业走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也给环保企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将会重新审视行业现行的污水提标、生物质焚烧补贴等政策的合理性,包括磷回收、水源热能提取的发展性。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首先要做实的是碳核算,在此基础上才能认知各个活动的碳效率,之后必然会有积极的碳交易市场。这对很多环保企业来说,对应着的是业务效率和战略重点的变化,以及新商业模式构建。

  放眼“十四五”,严峻挑战虽依旧存在,但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正同向努力上下而求索,为实现2021年环保产业呈现整体持续向上、景气度全面提升,我们做出如下建议:

  1、落实国家和省市纾困关怀民企政策不打折扣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于去年5月联合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我省产业细分领域重点骨干企业反映,近几年随着国企央企大量涌入环保市场,民营环保企业直接拿工程类项目越来越难,从央企转包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企业表示,现在拿国企项目保证金普遍过高,且收取5%到8%的管理费,因此民企在参与国企项目的建设与运营联合体时尚有自主权,但绝不能做被动的分包商。民营环保企业普遍轻资产,通过传统银行融资较困难,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建立;可在税赋方面顶层设计时统筹考虑设备生产企业税赋高,而运营企业比较低的不公平现象。此外,环保管家市场无序发展、低价竞争突出,亟待规范引导。同时去年疫情期间政府拖欠工程设备款较多,项目验收周期较长,本次调查中60%的企业应收账款占本年度营收比例超过10%,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虽然安徽去年到今年1月已上市环保企业达7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对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安徽乃至全国缺乏统一归口管理部门,使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受限。

  2、打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发挥旗帜标杆功效

  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落子合肥,位于合肥蜀山经开区的中国环境谷加速了环保产业补链优链强链,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中国环境谷已集聚重点环保企业112家,依托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中国环境谷基本形成从环保技术研发到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以及环境治理、环保工程、环保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9年实现产值45亿元。与之毗邻的合肥高新区2019年辖区270多家企业实现产值超105亿,该区正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随着该区与中国环科院、生态环境部华南所接洽项目即将进驻,国家级技术储备中心的抢滩崛起将对全区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领头羊功效。为此,省市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产业平台建设,梳理打通水、声、气治理技术与设备上下游产业链积聚融合,细化激励产业发展政策,为快速打造出两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领跑产业皖军发挥出应有的旗帜标杆功效。


更多详情请见:

安徽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分析报告(2020 年四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