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首页 > 协会动态

第四届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肥开幕

发布时间:2020-11-05 10:13来源:点击率:

       暮秋的合肥秋高气爽五彩斑斓。11月5日上午,在碧波潋滟的天鹅湖畔迎来全国产业界的盛事:为践行绿色可持续环境修复理念,推动环境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及我会主办,中环协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高能环境等共同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合肥盛大启幕。中环协会长樊元生、副秘书长燕中凯,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处长吕春生,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调研员张玉潭,安徽省经信厅节能处副处长朱珉,我会会长王仕民、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登亮,业界知名企业高能环境、格林曼环境负责人等700多位政企学研用精英齐聚一堂,新技术、新理念积聚融合迸发出一束束耀眼的创造性火花,为全面启动土壤修复市场引擎注入强大新动能。

       自2017年以来,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以其专业性、开放性、权威性获得业内人士的支持和认可,成为从业者了解产业政策、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年度盛会。大会开幕式由中环协副秘书长燕中凯主持。樊元生在致辞中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国家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及环境修复产业的进展与存在问题,肯定了大会对于促进行业发展的意义。他强调,本次大会旨在解读行业新政,展示前沿科技,加强实用技术交流,为业内企业提供从科学研究、技术支撑、工程应用、产业化到绿色金融服务的系统性交流学习平台,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王仕民在发言中表示,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年,也是谋划“十四五”的关键年。本次峰会期间,各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精英们,将围绕土壤、地下水和流域环境风险管控与修复领域的政策规划、技术研发等议题展开广泛交流,必将推动生态修复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众所周知,包括安徽在内,目前许多省市土壤治理仍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不甚清晰。多地土壤修复市场仍是政府有限资金打造样板工程阶段,对一块标的动辄数亿的修复资金把众多企业无情拒之门外,因此不靠政府财力推动的土壤修复反而依赖社会资本助推的市场升温显然短期内不现实。在土壤污染治理领域的盈利模式上,需要业界集思广益探索出更合理、更实用的商业模式。

中环协会长樊元生致辞

 

中环协副秘书长燕中凯主持大会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处长吕春生作报告

 

我会会长王仕民发言

 

       在主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处长吕春生深度剖析了如何以生态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对修复行业提出了前瞻性指导意见和发展期望;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姜林探讨了“十四五”污染场地管理技术若干问题;中环协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书鹏回顾了2019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事件,并发布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共商“十四五”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思路。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分为主论坛和8个分论坛,涉及50个行业议题,100多位行业顶级专家最新智慧成果在分论坛中与业界精英共享。与会嘉宾将围绕行业最新政策法规解读及重点省市管理经验交流,污染场地调查、监测与评估技术及应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与开发进展、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理论、技术与实践,在产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等议题进行广泛探讨研判。

       大会对推动安徽环境修复产业稳健发展将产生重大意义。安徽一位从事土壤修复行业资深人士称,就省内甚至放眼全国而言,无论是土壤修复技术及装备研发、相关政策标准体系的建立及人才梯队的培养,都存在较大距离空间亟待填补。以前由于粗放发展伴随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很多化工、冶金等传统行业工厂的搬迁或关闭,使工业污染场地问题集中凸显。该人士表示,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大,安徽的土壤修复市场在经历了研发期、导入期之后,正从开发驱动阶段逐渐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未来10年将迎来行业快速发展。土壤修复市场虽是一块诱人巨大蛋糕,但修复技术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也涉及到众多产业与部门。因此,市场需要大量融合诸如土壤学、农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项目更需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农林牧等众多政府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使我省生态环境修复产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全力以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