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首页 > 产业资讯

安徽生态环保产业2023下半年运行形势分析报告摘要② | 产业运行展望与市场表现综述

发布时间:2024-03-22 09:52来源:点击率:

  二、产业运行展望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2024年发展形势总体持乐观态度:有72.5%的企业预计2024营收同比增长,其中19.6%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以上市场表现是我会对覆盖全行业各细分领域大中小微型企业抽样调查反馈梳理汇总结果。总体来看,下半年全省生态环保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略微增长, 66.7%的企业营收同比增长或持平,45.1%的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新增订单数量和金额增幅较小,规模较大的企业营收增长情况好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产业界仍然保持稳中有升、缓步前行的态势。

  三、市场表现综述

  2023年下半年我省生态环保产业整体营收增速放缓,中小企业营收减少明显,利润同比下降,新增订单量和金额微增,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增加,员工数量和员工工资均减少。企业原材料、人力、物流等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问题严重,回款时间长占比大,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造成上述现象主因在于中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压力下增速阶段性放缓,宏观经济下行使环保行业需求释放滞缓,如不少企业上游水处理剂衍生品产品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下滑,同期受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和毛利双降。再如工业水处理领域涉污企业产能过剩供大于需利润低迷,治污设备升级换代意愿与投资能力均不足导致下游需求低迷,叠加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在业务拓展、生产制造、项目交付进度与收入确认周期均受到影响,导致我省生态环保产业总体营业收入规模、利润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另外,调查反馈下半年56.8%的企业应收账款回款时间延长90天至一年,15.7%的企业应收账款回款时间延长一年以上,80%的企业反馈应收账款时间长、回款难。由此导致不少企业家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经营策略,尤其是对于投资类项目、回款周期预期较长的工程项目承接十分慎重,使下半年经营业绩下降。再如危废处置领域,近年来我国核准危废经营资质快速增长,导致大量区域省份出现产能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愈发激烈,业务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资源化原料收运成本持续提高、无害化危废处置量价齐跌,企业经营亏损状况仍在延续。同时下半年一些企业新建项目处于产能爬升期,收入增长不及预期。综合经济复苏急迫、环保投资锐减等形势研判,我省产业市场今年延续下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为摆脱困境,省内一些规模企业业务重心向运营服务和技术服务转型,由此导致市政施工与环保设备安装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减少,或因盈利能力较差且欠款过多的传统业务而选择战略性退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连跌不休的下滑数据中,市场变革的底色显而易见,一些企业在极力寻求从工程主导的规模时代脱身蜕变进入运营时代,一些企业在借机主动调整业务模式,逐步减少工程项目资源投入,增加储能设备投资及销售业务、碳资产开发及咨询服务、软件开发服务等以克时艰。

  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多部门出台了系列重磅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举措;我省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为发展民营经济提振了信心。从出台的各类助力民企发展的政策中都有提到要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但对于问题的解决仅有"响鼓",并无"重锤",拖欠问题依然持续不断。我省环保行业面临着政府财政压力凸显、行业收益率持续下降的困境,导致投资规模放缓、增量市场萎缩。行业发展驱动力从市场和资本切换成科技和资源驱动,以前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的粗放型扩张下行业规模增速较快,未来体量和产值快速扩大的现象将十分困难,产业规模缓慢增长成为今后的新常态。而补历史欠账时代高速发展阶段所导致的低价竞争、工程建设主导、技术配置散装化、运营管理经验化等问题,也愈发使企业在有限存量市场竞争中愈加激烈,盈利水平必然下降。当前我省环保产业进入存量市场,每年体量增幅甚至低于5%,很难出现以前那样爆发式高增长,想要谋求发展就要练好内功,务必在保证品质前提下注重降本增效。环保企业欲重建产业生态,必然要协同供应商提高品质、提高生产效率,也就是缜密分析、优化供应商配套建设系统。

  众所周知,受政策驱动和政府支付能力影响是环保行业的第一属性,政策风向标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环保产业,都透露出哪些风向?简言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这意味着,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2024年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一个环保细分领域。因此,我们研判,2024企业发力方向建议为:

  1、作为唯一一个被政府工作报告“点名”的环保细分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可谓相当荣光。同时,在今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就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信号: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要达到5万亿元。国家为什么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如此重视?因为在“双碳”要求的背景下,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对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可以在材料替代、流程优化、燃料替代、能效提升和产品循环等5个方面实现协同降碳,并通过上述不同层级的利用方式实现多维度降碳。可见,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意见》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用地保障机制”,它一直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实施“两网融合”的一个痛点。而《意见》要求,各地要统筹区域内社会源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等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2、挖掘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商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对“水系统”未来管理的全面策略,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具体而言,其一方面强调了水的系统性治理,强调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从全局视角出发,实施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不能孤立看待和处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另一方面其也强调了水系统的全链条治理,在关注水量分配和供水安全的基础上,将水质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系统修复纳入整体考量,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绿色循环。因此,在“水系统”的全面管理下,水资源再生利用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污水治理的“高质”发展成为必然选择,通过高标准的运营管理、智慧赋能、技术创新,打通水的全链条循环体系,实现水领域各环节的生态互联。

  3、土壤修复或迎高光时刻。

  在土壤修复领域,本次两会仍旧重点强调源头防控,这一提法整体延续了以往政策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思路。源头防治是从根源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必然路径,需要系统性加强监管力度,明确责任划分,丰富监测检测手段,从根源管控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而土壤修复技术将作为补充手段辅助管控污染风险。从市场表现来看,2023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类项目共计中标277个(含标段),同比增加34个项目。项目成交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9.86%。展望“十五五”,土壤修复领域的长足发展,重点在于持续迭代和创新商业模式,摆脱单纯依赖政府付费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行,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迎来新模式和新机遇,以EOD模式为代表的商业创新,正推动着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而企业责任范围内的矿山治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将由企业全权承担。在明确责任边界的情况下,配合国家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我省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将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