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要闻

首页 > 环保要闻

环保形势大好, 为何环保公司过得如此惨淡?

发布时间:2018-05-17 08:04来源:点击率:

来源:环保新课堂 

众所周知,环境治理保护在中国当下的重要性是在日益突显,原本坚守环保行业的企业似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近两年环保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都在不断走低,大部分企业似乎都无法享受到环保大浪潮带来的市场盛宴,这不禁动摇企业和市场的信心。

乐观形势却换来行业悲情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制造业和基建共生成长,行业真正迎来大发展是进入21世纪,投资体量迅速增加,至“十二五”末期,十五年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已达到8000亿,较2000年提高了8倍之多,目前“污染防治”已成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国家关注的“千年大计”。但是2017年,却是环保行业争议非常大的一年。一方面,环保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到新高度,政策利好频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深入人心,禁止洋垃圾进口、中央环保督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国土壤详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将环保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连接,环保行业似乎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但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2017年环保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是不尽如人意的;而从企业经营层面来看,虽然订单不断向龙头白马集中,但整体的业绩表现都较预期低了不少;尤其是小市值公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订单获取、业绩释放均承受较大压力,市场给予板块的估值也在不断下滑。究其原因,首位当归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恶化。

国央企进入引发竞争恶化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是环保板块估值中枢下移的核心原因。从2016年开始,随着生态类PPP项目的推广,建筑类央企国企开始承接生态类PPP项目,成为环保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且它们以非市场化的资金成本优势和政府资源对接能力优势,侵蚀了很多环保公司的订单,其中典型做法是国央企利用明股实债能进行项目收益担保的能力,使得金融企业给予其更低利率贷款,因此民营企业在和央企、国企去竞争项目时完全丧失了竞争力。国企央企强势进入环保领域,压缩民企环保公司生存空间,导致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低价竞标现象层出不穷,整个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环保民企市场份额降低,项目利润率持续下滑。

再加上利率上行和资金成本抬升,整个环保行业进入了低迷期。好在近期一系列举措出台后,属于环保企业的市场蛋糕正在逐步回到他们自己手里。

把合理性归还环保行业

政策频发改善行业竞争格局,环保板块投资价值正在回归。2017年以来,政府PPP相关政策频发,如23号文对延续50号文、92号文、192号文的文件精神,从融资角度遏制无序PPP的发展,要求国有金融机构不能对PPP资本金提供债务性资金,对于未按规定充分披露的PPP项目,禁止提供融资。

在明令央企国企降杠杆和明确鼓励民企参与PPP背景下,国央企项目承接意愿和动力减弱。目前建筑类企业2017年四季度新签订单增速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另外,央行降准也有对冲银行“紧信用”之意,给予市场利率有下行预期的信号。